转载《聊聊太卷的学业生活》

前言

我在南大上《软件分析》的第一节课时,会有一个传统,就是简单地和学生们聊聊人生,这么做的动机是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很浮躁,没有深入思考或塑造过自己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被当前的社会价值取向所左右,甚至裹挟,其结果是丰厚的年薪和体面的工作是衡量其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二标准,为此不惜加班熬夜,在资本铺出的路上透支狂奔,貌似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可以开始享有人生,貌似只有在周遭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才能证明自己不虚此生,来不及看风景,来不及顾家人,仿佛生活没有给你留什么时间,却又花大量时间去惆怅为什么生活使你艰难向前。接下来,请允许我开始正经起来,把送给南大《软件分析》课程学生的三句话也送给你,希望你能“不要浮躁,认识自己,重拾自信”,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路,快乐向前。

不要浮躁

“我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学不懂,看到同学们在群里讨论着自己看不懂的专业知识,时常迷茫自己今后该何去何从”;“我周围的同学又是参加比赛获奖,又是科研经历丰富,我毕业后一点竞争优势也没有”;“我的同门发表了好多篇论文,可我什么都没有,不敢再想当初读研时的各种憧憬,现在只想着能毕业,给家人一个交代就好”。

浮躁,往往来源于与旁人的比较,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难以避免的人之常情。然而,如果从比较中无法再获得正向激励,反而发现其开始对自信打击,使自我怀疑,我们就需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了。

学不懂一门课程,就慢慢学,多会做一道题,多弄懂一个知识点,都比之前的自己更好了,就值得肯定;人生很长,不能因为毕业时没有优势就同时否认毕业几年后的自己,如果仅仅为此就放弃了当下的努力,桎梏不前,那理由再多也只不过是掩饰自己懒惰的借口;同门发表的论文多而自己没有论文,并不代表你不优秀,它与研究的课题、幸运以及同门特别优秀都有关系,如果真心付出努力后依然收效甚微,就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五年对读博时的你很长,却也不过是你几年后与好友在饭桌闲聊时谈及的一段经历罢了。

这个世界的存在是唯物的,但是如何看待她的存在却是唯心的。不要再同旁人比较了,很多时候这一辈子这么累就是因为人生路上一直看着别人不看路才磕磕绊绊的。从当下浮躁的集体价值观中逃出来吧,心远地自偏,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这路上实际上只有你,要比也只和自己比,如此,很多东西便会释然了。

认识自己

人生其实有一门课,就是不断地发掘自己,认识自己,看看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做的过程是快乐的,做完后是欣慰满足的。很多时候兴趣的养成,是靠因缘际遇碰到了,你花时间去做发现自己并不排斥,然后一路做下来,越来越专业,受到越来越多来自他人的正向反馈与自我的肯定,也就越来越愿意花时间去做,由此进入了正向的循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因缘际遇”碰到的事情,不一定是你大学学的专业。

很多时候,我们被生活推着走,貌似18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能上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但是什么是好专业?大家眼中的好专业,就是好专业吗?现在的大学教育培养更多的是专业技能,缺失了很多能够让人自省、自察、自悟的人文关怀,社会的浮躁也多源于此,我曾在《浅谈国内高校编程语言教育》一文中写到:“这些对兴趣的专注和纯粹本应该是大学生在自己专业上该有的年轻的、百舸争流的样貌,如今却被年薪、房价和社会的物化价值观所左右。如果连我们国家顶尖大学的教育都摆脱不了物欲横流的浮躁,又如何完成国家民族集体人格的进一步塑造?”

我真心希望大家最终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兴趣”,哪怕你现在学着计算机,以后却只想开一家奶茶店。这也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一切却又很值得,寻找它的路上,你会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怡然自得,因为你一直在修改着属于自己幸福的定义。

重拾信心

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曾有自信的时刻,自信的时候不会多想,只想去做,只想做好。既然曾经拥有过,它就一直还在,也许你因曾经历的人或事将它埋在了心底,怯于外露,但它终究是属于你的。如果能“不浮躁”,如果开始做好“认识自己”的准备,就请把那份自信重拾起来,微笑着上路吧。